Search


【再見,台灣】

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John J. Mea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再見,台灣】

芝加哥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John J. Mearsheimer今天在The National Interest上發表名為「向台灣說再見(Say Goodbye to Taiwan)」的長文。

文章分析美、中、台的三角關係。他說,多數台灣人不想跟中國統一,可是中國有著強力的民族主義和國家安全兩項動機,不能讓台灣獨立。隨著中國的政經國力日漸增強,他們更有機會貫徹自己的意志。台灣別說獨立,就算要保持現狀,也會變得非常困難。

美國的角色則近乎精神分裂。一方面,美國也不能讓台灣和中國統一,因為這會釋放強烈的訊息給亞洲(對中國崛起同等關心的)其他國家,特別是日本和南韓,暗示美國不再是可靠的盟友。但另一方面,實際上美國又不可能直接和中國對決,儘管目前美國的國防武力仍遠勝中國,但這樣的優勢不見得會持續下去,而且地理位置對中國更為有利。再說,台灣畢竟不是日本或南韓,美國沒有理由為此過度犧牲。

那台灣該怎麼辦?Mearsheimer指出了三種選擇。第一,發展核武,以嚇阻中國。只是美國絕對不會贊成。第二,加強國防,讓中國武力拿下台灣的代價升高。但美國仍然不會支持,況且,中國最終仍將攻下台灣,而多數的犧牲將會在台灣,不在中國。最後一種選擇,接受香港模式、一國兩制。顯然,多數台灣人並不願意如此,但也別無他法。

台灣要能維持現狀,只有在一種狀況才有可能,就是中國內部有更重要的問題需要處理,比如經濟減緩,或是政治紛爭。但這些都不是台灣能夠掌控了。

Mearsheimer最後說,中國在1980年代快速經濟發展的時候,多數美國人和亞洲人都十分期待,台灣人也是如此,他們在中國經商,並讓這個國家變成了一個經濟強權,但最後製造了一個結束台灣獨立的巨人哥利亞(Goliath)。

他寫著:「一個強大的中國對台灣來說,不只是個問題。他是個夢靨。」

http://nationalinterest.org/article/say-goodbye-taiwan-9931…


Tags:

About author
「歷史是由生於現代的我們,對於過去的探問。為了當下自身生活的理解,或是為了決定今後必須前進的方向,歷史對我們才有必要性。但是,『現在』轉眼間就成了過去,『現在』的模樣也不斷在變化著。對於過去的探問,當然也應該同樣不時地更動。該用什麼觀點看待過往,過去什麼是重要的,對於每個人,每個團體,還有每個時代,都不一樣。對過往的解釋和理解,絕非一成不變,並不是只有一種方式。」 「現代應該有現代所需要的歷史認識。當人們對於自身的問題認真的討論,嘗試催生新的歷史認識之際,力量就產生了,而時代的齒輪又一次開始走動。現在對歷史學者而言,最重要的不是忠實地遵循學界的『常識』,而是拋開過去的想法,提出符應時代的構想。」 「現代人所需要的歷史觀點是什麼呢?那就是新的世界史。所謂的世界史,是以我們看待世界的眼光為基礎,為了深刻且持平地理解在今日全球化世界發生的各式各樣事件,並訂定社會將來走向,進而產生的必要教養。」 ──羽田正
以臺灣為起點,描繪屬於未來的全球歷史。
View all posts